通州赋
畿东要会,漕运中枢,枕太行而引沧海,襟运河而贯九州。昔者大禹治水,分北地为幽陵;秦皇置县,启路县之先河。其名始见于金天德,因 “漕运通济” 而称通州,遂成 “一京二卫三通州” 之谚。三千年沧桑浸润,八百里运河滋养,聚河海之精气,凝古今之神魂,此乃通州之气象也。
河脉千年:漕运文明的时空烙印
燃灯佛塔,八角十三层,风铃响千年,曾为漕船归航之标识。塔影入河,波心荡月,遂成 “通州八景” 之首。西海子畔,李卓吾墓草色青青,这位 “异端” 思想家曾寓居于此,著书立说,其 “童心说” 如运河之水,激荡明清思想长河。刘侗著《帝京景物略》,详记通州风土,让市井烟火永载典籍。
街巷春秋:城垣里的人文长卷
州城四门,东曰 “通运”,西曰 “朝天”,南曰 “迎熏”,北曰 “拱极”,门额题字皆含漕运之志、向京之心。南大街青石板路,车辙深嵌,见证数百年商旅行踪;北大街老字号林立,“万通号” 酱菜香、“德仁堂” 药味浓,木匾招幌写尽商道诚信。胡同里院,四合布局,影壁砖雕多刻 “福禄寿喜”,门墩石狮犹记往昔繁华。
山水形胜:自然与人文的和合之境
燕山余脉南延,形成 “左辅” 屏障;运河水系纵横,织就 “右弼” 灵秀。潮白河蜿蜒东去,芦苇丛生,水鸟翔集,乃天然湿地氧吧;大运河森林公园,柳影婆娑,荷香弥漫,再现 “长堤回绿水,古木映斜阳” 的诗意画境。西山上,“三教庙” 儒释道并存,大成殿、紫清宫、佑胜教寺共处一域,彰显文化包容之美。
时代新章:副都崛起的古今交响
新世纪伊始,通州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,千年古邑再展宏图:运河商务区高楼林立,玻璃幕墙映运河波光;行政办公区庄严肃穆,绿树成荫显人文关怀。“一核五区” 规划落子,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,生态与发展并重;环球影城开园纳客,中西文化在此交融,古老运河畔响起现代欢歌。
然通州之魂,不在高楼之巍峨,而在河脉之绵长;不在都市之繁华,而在文脉之赓续。当漕船化作游轮,号子转为乐音,古仓变为博物馆,砖石犹记千年漕运;当胡同修旧如旧,非遗走进课堂,庙会重焕生机,烟火仍续百代风华。今日登临燃灯塔,俯瞰运河两岸:左岸古韵悠然,右岸新姿勃发,古今在此握手,传统与现代共舞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